除了面對新生兒,新手爸媽的另一階段關卡,就是送寶貝上幼兒園了。幾歲上學比較好?孩子有分離焦慮,怎麼辦?別人都不跟孩子一起玩,該如何引導?
寶貝上幼兒園,對家長或孩子來說都是一大挑戰。大到生活作息的改變,小到內心世界的擔憂,如何面對呢?以下統整了8個新生父母的必問QA,讓心理師一一為您解惑!
幾歲上幼兒園比較好?
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親子諮詢中心湯佳樺臨床心理師表示,一般來說,2歲可唸幼幼班,3歲可唸小班,4歲唸中班,5歲唸大班。至於「幾歲上幼兒園」其實沒有一定正確的答案,而是依據家庭需求與孩子個人狀況而定。
家長可以先思考「送孩子上幼兒園的目的是什麼」,另外, 公立、私立、混齡、發展中心等,在教學設計上都會有所差異,家長可和學校老師詢問與討論,以評估什麼樣的學習情境會是適合孩子的。
去幼兒園前,如何對孩子做心理建設?
增加正向探索經驗:
增加孩子與家長分離、獨自嘗試探索的時間,例如:帶孩子參加親子活動,孩子可能會需要暫時與家長分開嘗試新事物。
增加正向經驗連結:
可陪伴孩子準備入學物品,一起想像幼兒園內是否有孩子有興趣的事物,亦可透過相關繪本引導,例如《彩色怪獸上學去》、《媽媽,今天是我第一天上幼兒園耶!》等。
陪伴孩子建立作息:
可先從孩子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著手準備,例如開始練習在餐桌上吃飯、可自行上廁所,或將自身物品收拾好。
家中生活經驗刺激:
即使將孩子送到幼兒園,在家中仍要提供孩子生活經驗的刺激。如果懷疑孩子的發展較慢,建議至醫院的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、兒童心智科等,作進一步的評估。
如何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?
主要照顧者會被孩子視為一個「安全的堡壘」,當「安全的堡壘」在的時候,孩子較能自在地探索和嘗試。適應分離焦慮的時間會因為孩子的年齡而異,通常會以一個月作為觀察。
如果家長無法入班陪孩子:
1.先同理孩子的情緒,讓孩子了解分開會感到緊張與焦慮是很正常的事情。
2.對於需要較長時間適應環境的孩子,可嘗試讓孩子帶著自己熟悉的玩具。
3.可安排孩子早一點進入教室裡先適應環境。「早一點先到教室玩玩具」,會比「較晚到,看到已有一群陌生的孩子在教室裡」較能令孩子感到安心。
4.建議家長不要將孩子交給老師後即轉身離開,必須明確跟孩子說再見、或是什麼時間點會來接,讓孩子能夠有心理準備,家長也可嘗試提早到學校接回孩子。
如果家長可以入班陪伴孩子:
家長先在教室後方或教室外觀看,再逐步拉開與孩子之間的距離。在孩子放學時,可討論今天在幼兒園內有什麼有趣的事情,從正向經驗著手。
如果孩子在學校被欺侮了呢?